中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五年间增长近50%

中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在北京的9月12日报道,当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了一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会上透露,通过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多方面努力,我国居民的健康素质有了显著提升。数据显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自2018年的17%增长至2023年的29.7%。

中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健康意识的增强是进步的一个关键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不仅加强了健康知识的普及,还针对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下降及生活模式变化带来的挑战,引导公众识别并规避不良健康风险,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强调个体健康管理的重要性。这一过程中,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中医药管理部门广泛开展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医疗卫生服务的改善直接提升了民众的健康状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行的健康中国举措致力于优化医疗服务,确保医疗资源更贴近群众,方便就医。特别关注了儿童青少年的视力、肥胖及营养不良问题,以及中老年人的常见慢性病,通过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取得成效。例如,2022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相比2018年下降了1.7%。同时,对职业人群实施了职业病防治,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职业病新发病例,2023年新发职业病病例较2018年减少了48.6%。妇幼健康也得到显著改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降至历史最佳水平的6.2‰和15.1/10万。

环境因素和重大疾病对人群健康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污染治理提高了空气、水质和土壤的质量,为公众创造了更健康的居住环境。此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的早诊早治工作得到强化,使得相关疾病的过早死亡率从2018年的17.36%降低到2023年的15%。

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雷海潮表示,国家卫健委将继续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考虑通过立法推动健康影响评估制度的建立。未来的工作重心还包括深化健康中国行动、爱国卫生运动及健康乡村建设,促进医疗与预防的深度融合,加强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