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陪伴“存”起来 “时间银行”让老人老有所陪

央视网消息: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市“纯老家庭”的老年人总数为178.3万人,其中独居老年人数为33.41万人。对独居老人来说,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情感和社交需求也尤为重要。那么老年人需要怎样的陪伴?谁来陪伴这些老年人?来看记者在上海的探访。

在上海市普陀区一位老人的家里,志愿者朱阿姨正陪伴81岁的吴奶奶聊天。她告诉记者,自己加入了民政部门“沪助养老时光汇”项目,几乎每天都要来陪吴奶奶一个小时。这一项目号召50至70岁的低龄老人向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陪伴服务,陪伴所得的“时光币”可以存在“时间银行”里,等自己年纪大了就可以使用。

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居民朱金花:上门陪她聊聊天,需要配药的陪她医院里走走,有个人陪她聊聊天她就很幸福的,所以我们以后老了也希望有这样的服务能够一直下去。

在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街道,61岁的徐阿姨和90岁的戴奶奶也是一对“时光伙伴”。徐阿姨告诉记者,自己退休后空余时间比较多,除了陪戴奶奶聊天看报,也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居民徐雅芷:阿姨喜欢关心社会大事,都要问我的,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觉得很有意义。

据统计,2023年至今,普陀区已有1264名志愿者为1623名70岁以上老人提供了相关服务,累计时光币近12万枚。在上海市全市范围内,该项目共注册志愿者超1万人,服务老人超1.5万人。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杨帆:它是我们上海建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一个很重要的补充形式,它代表了我们上海在社区养老发展过程当中社区互助、增强社区凝聚力的一种养老服务发展方向。

上海:丰富老年人社交活动场所 老人爱上“老地方”

社交对于老年人来说十分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能延缓认知衰退、提高生活质量。在城市中,建设更多老年人社交活动场地是构建包容、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橘红色的清水砖墙、院内斑驳的梧桐树影、搭配屋顶上的老虎窗,展现出海派建筑温馨典雅的风貌,这是位于上海徐汇区天平街道的一个社区活动中心,这里也逐渐成为了辖区老年人聚会社交的场所。不少老人告诉记者,这里环境优美,附近的老人又多,他们每天都相约来到这里。

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居民杨涛: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爱好走到这里,现在我们把这个地方称为“老地方”,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但已经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老人们可以在书吧读书看报,在会客厅看电影、听评弹、跳舞,他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彼此相识。据统计,目前徐汇区共有40个这样的活动中心,服务覆盖全区36.7万老年人,日均服务居民约5.5万人次。

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社区服务办工作人员李龙芹:我们每天大概有100多位老年人会在这里参加各色各样的活动,获得了一种情感表达的机会和渠道。他们被重视,被尊敬,被关爱,精神生活也愈加充实。

除了街道提供的社交场地,还有不少老人自发组织的聚会。在徐汇区一家商城,刚过午饭时间,记者看到已有几十位老人从各地赶来赴约,和老友见面。他们点一杯咖啡、一份简餐,一坐就是一个下午,享受着彼此陪伴的时光。

总台央视记者 郝佳琪:在上海,养老服务不仅聚焦物质层面的照料,也从未忽视对老人精神需求的关注,不论是中心城区的商场,还是街道社区的服务中心,老人们社交活动的场地随处可见。上海用温情的服务和关怀,为长者的晚年生活带来了精神慰藉。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