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独角兽破产,投资人集体反思 融资寒冬下的生存博弈

100亿独角兽破产,投资人集体反思

7月底,一家美国新能源独角兽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宣告破产,此事在美国风投界引发深思。业界普遍认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热潮掩盖了初创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为求生存,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接受对投资者更为有利的条款。

当前美国风险投资市场呈现两极化趋势:一方面,非热门领域的初创公司面临投资方提出的严格条件,为了维系运营,创始人不得不妥协接受;另一方面,尽管人工智能企业仍受到一定宽容和期待,但近期大模型公司频遭并购显示,风险投资者的忍耐限度已提前,曾经被誉为“耐心资本”的投资态度也在悄然改变,变得更加急功近利。

与此同时,信贷和私募债基金的募资规模屡创新高,部分观察者戏谑称全球经济宛如一个草台班子,风险投资推动科技创新的形象被淡化,实质上更趋近于借贷行为。不过,这种结论未免过于武断,更多可能是投资者基于资产配置和风险收益比所做的考量。类似的变化在中国国内的股权投资市场也能窥见一斑,如某些城市开始将政府引导基金与纯粹的财务目标分离,允许市场力量发挥更大作用,部分省份则在探索国有资本的容错机制,反映出一种向均值回归的趋势。

具体案例中,储能电池制造商Moxion Power的困境尤为引人注目。该公司试图融资以维持生产,却因意外导致谈判失败,资金链告急。CEO Paul Huelskamp在内部会议上宣布员工休假并预警可能的裁员,其后更是正式通知全员公司即将进入破产程序。尽管Moxion Power背负着耀眼的光环和强大的投资阵容,却依然难逃现金流枯竭的结局。

分析指出,初创企业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被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热浪所掩盖。数据显示,融资间隔延长、估值中位数下降、投资门槛提升以及以折价完成的交易增多,这些现象共同揭示了创业公司所处的严峻“现金荒”。人工智能赛道的估值飙升,吸引了大量资金,却也间接加剧了其他行业的融资难题。多数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缺乏盈利能力,高昂的运营成本让回报遥遥无期,这迫使其他赛道的初创企业不得不接受苛刻的融资条件,包括优先清算权的增加和融资折扣参与权的普及,甚至求助于成本高昂的过桥融资。

此外,信贷基金的兴起进一步印证了投资环境的转变,多家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募集的债权基金规模空前,成为仅次于风险投资的私募市场热门选择,反映出全球投资者风险偏好的降低及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尽管这种趋势在中国尚不显著,但随着相关制度完善,类似的债权类资产投资在国内也可能逐步兴起。总体而言,美国投资界的策略调整展现出其应对市场变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