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发现新病毒:湿地病毒,东北地区广泛存在,蜱传人

中国东北发现新病毒:湿地病毒,东北地区广泛存在,蜱传人

9月5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关于一种新发现的蜱传人RNA病毒——湿地病毒(WELV)的研究。这种病毒在中国北方的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有分布,与人类发热疾病相关。研究显示,不仅在多种蜱类中检测到WELV,家畜和其他哺乳动物身上也发现了该病毒。

中国东北发现新病毒:湿地病毒,东北地区广泛存在,蜱传人

该研究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刘玮教授、黎浩教授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长春兽医研究所金宁一院士团队的李昌研究员共同领导。起因是2019年一名61岁男性在内蒙古被蜱叮咬后出现发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通过基因测序确认他感染了一种新病毒,随后命名为湿地病毒。

感染者通常表现出发热、乏力、肌肉痛等症状,极少数情况下伴有神经系统问题。研究涉及的17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已康复。调查发现,东北多地的动物群体中存在WELV,且该病毒能在实验小鼠中引发致命感染,嗜群血蜱可能是主要传播媒介。

鉴于此,专家建议在嗜群血蜱分布密集的区域,如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医护人员需留意湿地病毒感染风险,加强培训以提高早期识别和报告能力。

另外,针对蜱虫叮咬,一项由人民日报健康号与专业机构合作推出的“虫虫攻略”强调,应避免自行摘除蜱虫,以免头部残留体内导致感染。正确的做法是寻求专业医生帮助。同时,叮咬后的处理必须谨慎,避免直接用手碾压蜱虫,以防止病原体传播,并在事后使用消毒液清洁双手。

以上信息提醒公众和医疗工作者对湿地病毒保持警觉,并提供了遭遇蜱虫叮咬时的安全处理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